狗狗為什麼特別怕熱?中暑原因、症狀一次看懂

一到夏天,家裡的毛孩是不是常常熱到一直哈氣、趴在地板上不想動?

其實狗狗比我們更怕熱,尤其是長時間在太陽下或待在不通風的環境裡,很容易就中暑。

中暑不只會讓牠們不舒服,嚴重的話甚至會危險,所以飼主一定要特別注意。

本文就要跟你聊聊狗狗中暑的常見原因、會出現哪些症狀,以及遇到時該怎麼急救、平常又該怎麼預防,讓我們一起守護牠們的健康。

 

狗狗為什麼容易中暑?

狗狗散熱方式與人體的差異

  • 人類靠「全身流汗」降溫,狗狗主要靠「喘氣(舌面蒸發)」與少量「腳掌、鼻鏡」的汗腺散熱,效率本來就比較差。

 

  • 喘氣需要流動空氣與適度乾燥的環境,一旦濕度高、空氣不流通,散熱效果大幅下降。

 

  • 被毛像一層保溫外套,雙層毛或濃密被毛在高溫時散熱更慢(剃毛不當反而失去隔熱保護)。

 

  • 活動量與體脂也會生熱與保溫:劇烈運動、緊張興奮、肥胖的狗更容易累積熱量。

 

  • 參考值:狗狗正常體溫約 38.3–39.2°C;體溫升到約 40°C 就屬危險帶,>41°C 可能造成器官損傷。


哪些環境最容易讓狗狗中暑?

密閉高溫空間

  • 車內(就算窗戶留縫、停陰影也會快速升溫)。

 

  • 鐵皮屋、頂樓陽台、帳篷式犬舍、關窗的房間/儲藏間。


高熱地表與曝曬場域

  • 正午柏油路/水泥地、操場跑道、沙灘(地面溫度遠高於氣溫,易灼傷腳墊)。

 

  • 判斷小撇步:「手背貼地 5 秒」若覺得燙,就不適合行走。


高濕悶熱環境

  • 浴室、烘乾箱/烘毛機周邊、未通風的室內籠位(風扇只循環熱風、無降溫)。


風險加乘因素

  • 無法取得飲水、長時間曝曬、穿著不透氣雨衣或背負裝備。

 

  • 生病中、術後、心肺疾病、老年犬/幼犬、肥胖、焦慮易亢奮個性。


夏季遛狗時間與風險

建議時段

  • 清晨(日出後至約 09:00 前)。

 

  • 傍晚(約 17:00 後,視當地日照與體感調整)。


盡量避免的時段

  • 10:00–16:00 的直射高溫時段、都市熱島區的無遮蔭步道。


行程與裝備

  • 規劃「樹蔭—室內—陰影」交替的動線,縮短一次外出時間。

 

  • 攜帶便攜水碗與飲水、噴霧補濕口鼻、降溫背心/頸圈、狗鞋保護腳墊。


現場監測

  • 每 10–15 分鐘觀察一次:喘氣是否異常急促、步伐是否變慢、舌/牙齦是否轉為鮮紅或發紫、是否過度流涎或步態不穩。

 

  • 地表「手背 5 秒」與陰影休息交替,寧可多休息少奔跑。

 

哪些狗狗品種特別容易中暑?

  • 短鼻(扁臉)犬:法鬥、英/美鬥牛犬、巴哥、波士頓、北京犬、西施等(上呼吸道阻力高,散熱受限)。

 

  • 雙層厚毛/高密度被毛:哈士奇、柴犬、秋田、薩摩耶、鬆獅、黃金獵犬、拉布拉多等。

 

  • 大型犬與運動量高的工作犬:生熱快、代謝負荷大。

 

  • 深色被毛、肥胖、老年犬與幼犬、心肺或呼吸道疾病(如氣管塌陷、喉頭麻痺)的個體。

 

  • 容易緊張、興奮度高的個性犬:活動時體溫上升更快。

 

狗狗中暑常見症狀有哪些?

呼吸急促、喘氣不止

  • 喘氣頻率明顯升高、張口大喘,舌頭外伸且呼吸聲變大(帶有哨音或費力感)。

 

  • 即使移到陰涼處休息 5–10 分鐘,呼吸仍無法明顯放慢。

 

  • 可見腹式呼吸、鼻翼擴張,伴隨心跳加快、坐立不安或焦躁來回走動。

 

  • 在安靜狀態下,每分鐘呼吸次數>40 次屬異常(可觀察胸腹起伏,15 秒×4 計算)。

 

  • 直腸體溫若≥40°C,屬危險警訊;≥41°C 可能造成器官損傷,需緊急處置。


舌頭與牙齦顏色異常(鮮紅或發紫)

  • 舌頭、牙齦顏色變「磚紅/鮮紅」:代表體溫與循環壓力過高。

 

  • 顏色轉「發紫/發藍」:可能缺氧,屬嚴重徵兆。

 

  • 牙齦觸感黏稠、乾燥,唾液變稠不易吞。

 

  • 壓牙齦回填測試(Capillary Refill Time, CRT):手指輕壓牙齦 2 秒放開,若超過 2 秒才恢復粉紅,代表循環可能出問題。

 

  • 出現上述任一變化合併喘不止,請視為緊急狀況。


嘔吐、流口水、走路不穩

  • 大量流涎、口水拉絲或夾泡沫,可能伴隨乾嘔、嘔吐、腹瀉(有時帶血)。

 

  • 步態搖晃(共濟失調)、站立不穩、蹲地不起,四肢無力。

 

  • 眼神渙散、反應變慢,對口令不敏感,出現嗜睡或呆滯。

 

  • 觸摸耳內、腋下、腹股溝明顯燙手;皮膚彈性下降、脫水跡象(皮膚摺起回彈慢)。

 

  • 以上任一症狀合併體溫升高(≥40°C),應立即開始降溫並評估就醫。


昏迷或抽搐等嚴重警訊

  • 突然倒地、昏厥、意識不清或對外界刺激無反應。

 

  • 肢體抽搐、肌肉顫抖,可能持續或間歇性發作。

 

  • 呼吸變淺變慢、間歇性停止,牙齦轉灰白或發紫。

 

  • 可能出現血便、血尿、出血點(重度中暑引發凝血異常)。

 

  • 這是生命危急等級:立刻移至陰涼處、啟動安全降溫(濕毛巾置腋下/腹股溝/足底、溫涼非冰水),同時儘速送醫,不要延誤。

 

狗狗中暑後應該怎麼急救?

立即移到陰涼處並降溫

  • 立刻帶離高溫環境:移到通風陰涼處或直接進冷氣房。

 

  • 鬆開項圈/胸背帶,維持氣道暢通;讓狗狗採「胸口朝下趴臥」姿勢較好呼吸。

 

  • 量直腸體溫做為基準:若≥40°C屬危險,開始主動降溫並每 5 分鐘複測。

 

  • 先局部降溫:以涼毛巾敷「腹部、腋下、腹股溝、腳墊、耳內周圍」。

 

  • 可讓牠少量多次喝水(幾口幾口),避免狂灌或嗆到。


正確使用水與電扇降溫方式

  • 水溫以「涼水」為準(約 20–25°C),不要用冰水或超冷水。

 

  • 方式:灑水/噴霧或濕毛巾擦拭全身,再特別加強腹股溝、腋下、腳墊。

 

  • 同步開風扇或對著空調出風口,利用「蒸發散熱」加速降溫。

 

  • 可把涼毛巾每 2–3 分鐘換一次,維持降溫效率。

 

  • 體溫降至約 39.4–39.5°C 即停止主動降溫,避免過冷,之後改為維持涼爽與補水。


千萬不要做的錯誤降溫行為

  • 不要冰水浴、冰塊直接貼身或把全身包緊濕毛巾(會造成血管收縮與散熱變差)。

 

  • 不要強灌大量飲水、把水直接倒進口鼻,避免嗆入肺部。

 

  • 不要給人用退燒藥、酒精擦拭、清涼油等(可能中毒或刺激)。

 

  • 不要只用熱風循環(關窗+風扇)或放回悶熱車內/籠內。

 

  • 不要因為「看起來好一點」就停止觀察;中暑可能有延遲性器官傷害。

 

何時必須立刻送醫?

  • 任何嚴重症狀:意識不清、倒地、抽搐、牙齦發紫/灰白、呼吸越來越弱。

 

  • 體溫≥40°C 且降溫 10 分鐘內仍降不下來,或又快速回升。

 

  • 嘔吐/腹瀉(尤其帶血)、走路不穩、極度虛弱、心跳持續過快。

 

  • 短鼻犬、幼犬、老年犬、肥胖或有心肺/呼吸道疾病者,即使暫時好轉也要就醫評估。

 

  • 送醫途中:持續以涼毛巾+風扇維持降溫、讓牠側躺或胸口朝下,車內開冷氣並事先致電告知獸醫院。

 

如何預防狗狗中暑?

夏天遛狗的正確時間

  • 最佳時段:清晨(日出後至約 09:00 前)與傍晚(約 17:00 後),避開 10:00–16:00 高溫直曬。

 

  • 路線規劃:選「樹蔭多、風通好、可進室內休息」的動線;散步改短頻次,多段式外出。

 

  • 地表判斷:「手背貼地 5 秒」覺得燙就不適合行走;盡量走草地或陰影。

 

  • 行進節奏:每 10–15 分鐘安排陰影停留與喝水;看到喘氣越來越急、步伐變慢就立刻休息。

 

  • 裝備檢查:便攜水碗、水壺、噴霧瓶、降溫背心/頸圈、狗鞋(保護腳墊)。


避免將狗狗留在車內或密閉空間

  • 原則:絕對不要把狗單獨留在車內,即使窗戶留縫、停陰影也會快速升溫。

 

  • 其他高風險處所:鐵皮屋、關窗的房間或電梯大廳、帳篷式犬舍、未通風的籠位、烘毛機周邊。

 

  • 替代做法:需要辦事就把狗帶在身邊輪流照看,或安排在家(開冷氣/風扇、保持通風)。

 

  • 室內安全:確保有流通風、可取得飲水、避開直射窗邊與悶熱角落。

 

  • 監控備案:外出前先試跑室內通風與降溫設備;天氣異常炎熱時,縮短外出行程。

 

隨身攜帶水與便攜水碗

  • 補水頻率:「少量多次」最安全;每次幾口,散步全程都能輕鬆取得。

 

  • 參考量:一般日飲水量約 30–50 ml/kg/天,炎熱與運動時需再上調,視喘氣與活動量調整。

 

  • 水溫建議:常溫到涼水即可,避免冰水一次大量灌下。

 

  • 實用小物:可折疊水碗、帶濾芯水壺、噴霧瓶(濕潤口鼻與胸前毛髮助散熱)。

 

  • 脫水警訊:牙齦乾黏、皮膚回彈慢、眼神無力—出現任一狀況立刻休息補水並降溫。

 

涼感墊、降溫背心等輔助用品

  • 涼感墊:放在陰影且通風處使用;表面溫度持續升高時需更換位置或暫停。

 

  • 降溫背心/頸圈:以清水浸潤後擰乾穿戴;外出 20–30 分鐘檢查一次濕潤度與體表溫。

 

  • 狗鞋:保護腳墊避免燙傷;選透氣、防滑、合腳款,初期先短時間適應。

 

  • 風扇與便攜遮陽:手持風扇+噴霧能提升蒸發散熱;遮陽帳/推車簾要保留空氣流通。

 

  • 使用守則:輔具是「輔助」不是護身符—仍需避開高溫時段、縮短外出、持續補水與觀察。

 

狗狗中暑後要怎麼照顧?

狗狗夏季飲食調整建議

  • 餐次配置:改為「少量多餐」,主餐安排在清晨與傍晚較涼時,避免剛吃完就劇烈運動。

 

  • 含水量提升:適度提高濕食占比(罐頭、鮮食)或在乾飼料上拌溫涼開水/無鹽雞骨高湯(少量),幫助補水。

 

  • 清爽配方:選擇適口性佳、易消化的配方;避免高油膩零食,減少腸胃負擔。

 

  • 安全凍點心:冰磚模少量冷凍南瓜泥、無糖優格(少量)、無鹽高湯做冰點心;嚴禁葡萄/葡萄乾、巧克力、木糖醇。

 

  • 電解質觀念:不給人用運動飲料或私自加鹽水;若大量嘔吐腹瀉需就醫評估。

 

  • 體態管理:維持理想體脂,肥胖會降低散熱效率、提高中暑風險。

 

毛量多的狗狗要不要剃毛?

  • 雙層毛原則:哈士奇、柴犬、黃金等「雙層毛」不建議全剃,容易破壞保護層、導致曬傷與毛質受損。

 

  • 可做的替代:
    • 規律梳理、去底毛(undercoat rake)增加空氣流通。
    • 局部修整(腳底、肚側、臀部衛生部位)維持清爽。

 

  • 何時考慮短修:單層毛或醫療需要(如打結嚴重、皮膚病處理)可由專業美容師評估「短修」而非貼皮剃。

 

  • 皮膚保護:修剪後外出加強遮蔭,避免長時間日曬;切勿使用人用防曬乳(多含對犬貓不安全成分)。

 

室內環境降溫的小技巧

  • 基礎設定:室內溫度建議約 24–27°C、相對溼度 40–60%;使用溫濕度計持續監測。

 

  • 氣流設計:電扇+冷氣形成對流;在狗休息點位導入「微風直送」,避免熱風在角落打轉。

 

  • 降溫據點:鋪設涼感墊/大理石或瓷磚區、抬高式網床(空氣可自下通風)、備清水兩處以上。

 

  • 日照管理:白天拉上遮光簾、降低窗邊輻射熱;必要時加除溼機改善悶熱。

 

  • 安全注意:籠位遠離熱源(電器背板、廚房、日照窗邊);除溼機水桶的水不可飲用。

 

  • 簡易增效:在電扇前放置裝冰的盆/冰寶(不直吹狗),提升蒸發散熱;定時更換。


定期健檢與觀察狗狗體質

  • 風險族群:短鼻犬、幼犬、老年犬、肥胖、心肺或呼吸道疾病史者,夏季應提高健檢與追蹤頻率。

 

  • 基線數據:記錄狗在「完全安靜」時的呼吸率(一般約 10–30 下/分)與平時精神食慾,作為異常比對基準。

 

  • 居家巡檢:每日摸耳內、腋下、腹股溝與腳墊溫感;觀察牙齦顏色與濕潤度、是否出現過度喘氣或步態變慢。

 

  • 用藥與營養:與獸醫討論心肺藥物、氣管支撐、過敏/皮膚管理等在夏季的調整;補充品請依專業建議。

 

  • 外出規畫:依體質調整運動量與時間,必要時改成嗅聞放鬆、室內益智遊戲取代高強度奔跑。

 

關於狗狗中暑 總結

夏天真的不能小看狗狗中暑的風險!

從原因、症狀到急救與預防,其實關鍵就是「避開高溫、隨時補水、觀察異常」。

飼主只要記得幾個原則:遛狗挑對時間、不把狗留在車內或悶熱環境、準備好水和降溫用品,再加上日常飲食調整與環境降溫,就能大幅降低危險。

如果發現狗狗喘到停不下來、走路不穩或昏迷,千萬別猶豫,立刻降溫並送醫。

只要多一分警覺,就能多一分安心,陪毛孩安全度過炎熱夏天。


關於狗狗中暑 常見問題FAQ

Q1:狗狗中暑後退燒了,還需要帶去看醫生嗎?

需要。中暑不只影響體表溫度,還可能對心臟、腎臟、腦部造成延遲性損傷,建議就醫檢查。


Q2:家裡開冷氣,狗狗會不會吹到感冒?

不會,只要溫度設定在 24–27°C、保持空氣流通即可;比起感冒,中暑的風險更高。


Q3:狗狗喝冰水會不會傷胃?

少量冰涼水一般沒問題,但避免突然大量灌冰水,建議常溫或涼水即可。


Q4:短鼻犬需要全天候開冷氣嗎?

建議高溫高濕季節盡量讓牠們待在有冷氣或除濕的環境,因為短鼻犬散熱效率極差。


Q5:狗狗在游泳池玩水會不會中暑?

仍有可能。若水溫過高、環境潮濕不通風,狗狗在水中運動後也會升溫,須適時休息。

已加入購物車
已更新購物車
網路異常,請重新整理